未来10年,新造、改造2000万亩森林,新建18万亩城市绿地……规模庞大的“森林重庆”建设业已启动。一座森林之城,在长江上游呼之欲出。
如此庞大的工程,将给重庆带来何种变化,艰难探索中有哪些经验可循?就此,中国城市竞争力专家、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倪鹏飞,中国问题专家、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,以及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(气候组织是总部在伦敦的独立的国际非营利性机构)做出了回答。
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
重庆日报:重庆准备用10年时间变成一座森林城市,这是一项覆盖城市、农村、水系和苗圃等的庞大工程。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,做如此决策,您如何看待?
吴昌华:美国有一幅反映西进运动的著名漫画:一个砍伐者手拿斧头,疯狂砍伐森林,一路向西一路砍,猛一抬头,发现已经到了美国西海岸,背后留下的是光秃秃的树桩。
这幅漫画,形象地描述了美国西进运动的情况———城市建设、经济开发,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。事实上,从欧美国家发展史看,在城市化、现代化进程中都遭遇了这样的尴尬。城市“疆域”在拓展,生态空间却在萎缩,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,又不得不花很大力气保护和恢复生态。
据我所知,重庆即将迎来城市高速发展期,主城区面积将从500平方公里拓展到1000平方公里。能在城市高速发展期到来时,提出建设“森林重庆”的理念,非常有远见,可以避免走西方国家城市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。
这符合当前城市发展的趋势。现在,不仅发达国家注重城市生态,国内城市也越来越重视,提出诸如园林城市、森林城市、宜居城市等概念。大打生态牌,这是工业化后期城市功能综合提升的一种必然趋势。
以国内为例,沈阳、贵阳、长沙、成都等,近几年内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了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,创建园林城市、园林城区的就更多。这说明国内城市的发展理念在不断进步。
一个城市,如果仅有高楼大厦,仅仅追求经济利益,而置生态环境于不顾,其实是涸泽而渔,是不可持续的,最终将丧失生命力。如此庞大的“森林重庆”建设,可以保证城市的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,也是普通市民的渴望。
生态与经济效益双丰收
重庆日报:“森林重庆”建设预计耗资480亿元,对重庆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,是一笔不小的投资。这笔投资能给重庆带来些什么?值不值得?
吴昌华:森林对一个城市的意义,不仅是传统的绿化、美化城市,更在于它是一个综合调节地区气候,改善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。
据统计,在树木生长旺季,一公顷的阔叶林,每天能吸收一吨二氧化碳,并生产700多千克氧气,足以维持近1000人的氧气供应。成片的森林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出现,火炉重庆的炎热也有望大为改观。生存质量会相应得到提高,城市将更加宜居。
倪鹏飞:从国内城市来看,重庆尽管山水环绕,但森林覆盖率却毫无优势,甚至比全国平均水平都低。环境也是资源,生态就是竞争力。重庆这方面的劣势,将影响重庆城市竞争力。
建设“森林重庆”,是重庆对城市发展方向的调整,是一次重大进步,有利于发挥重庆山水环绕的优势,从而极大地改善城市形象,提高竞争力。从当前看,造林可能是一种经济负担,但一旦建成“森林重庆”,带给重庆的将不只是树多了,空气好了,城市吸引力也会大幅提升,从而聚集更多的人才、资金。
重庆日报:也就是说,建设“森林重庆”不仅要算好生态账,还要算好经济账?
倪鹏飞:是的。在改变城市面貌,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后,各种经济要素都会加速流入,这就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。“森林重庆”的投资,与其他传统领域的投资一样,都能带动经济发展,不能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割裂开来。
同时,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,各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十分活跃,城市生态改善能提升城市软实力,这对人才和人才掌握的技术都有巨大的吸引力。当然,国内许多城市领导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,但重庆能够在这方面大踏步地迈进,其勇气和胆识值得赞赏。
胡星斗:在我看来,不能把建设“森林重庆”当成一种负担,这项工程本身也是经济建设。
大规模的植树造林,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。森林形成后,木材加工等林业经济也会发展起来,此外还将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。重庆山川秀丽、江河纵横,森林搞得好,完全可以开发一批新的景点。
提升公众认识水平纳入重庆发展大视野
重庆日报:建设“森林重庆”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,顺应时代潮流,但要实现目标并非易事。您有什么建议吗?
吴昌华:作为指引城市发展方向的重大决策,“森林重庆”应该跟整个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联系起来,纳入重庆大发展的视野,并以此为契机,改变经济增长方式,把重庆建成真正的低碳城市,真正的经济、生态、人文等都具有吸引力的城市。
我觉得,“森林重庆”的建设应该是长期性的。比如,城市林木的种植、保护,就需要长期坚持,而不能搞成“一阵风”。同时,“森林重庆”既然是一种城市发展理念,就不能仅体现在植树造林上,还需要提升公众的认识水平,使全体市民都自觉把这个理念体现到日常生活中。
倪鹏飞:重庆有山有水,气候良好,跟北方的沈阳等地相比,雨量也很充沛,适宜植树造林。但是重庆土地相对贫瘠,森林覆盖率基础薄弱,所以我还是建议,要循序渐进,因地制宜,不要搞冒进,各个地区也要平衡,均衡推进。
重庆日报:那么,发达国家和地区,在城市绿化、植树造林方面,有什么先例可循?
吴昌华:未来10年,重庆要新造、改造2000万亩森林,新建18万亩城市绿地,如此大规模的造林工程,即使发达国家城市也无先例可循,但国外城市绿化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。
国外植树造林、城市绿化非常尊重科学。比如对树种的选择,各种植物对二氧化碳、粉尘的吸收作用,对水土保持的作用,乃至对空气质量、气候调节等,都要进行科学分析,在此基础上完善规划。规划先行,城市建设才能更完美,树木才能发挥最大效用。
胡星斗:我曾多次到国外考察学习,发现国外城市森林搞得好的,多是保持原生态的。比如美国除了纽约外,许多大城市里都有成片的森林,而且城市森林里还有松鼠之类的小动物。
“森林重庆”工程庞大,仅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。目前,中国初步形成了以工程造林为主体,社会造林和义务植树共同发展的造林绿化格局。要完成“森林重庆”目标,必须在社会造林和义务植树上下功夫。
国外有很多经验可循。日本鹿儿岛等一些地区有新婚夫妇要植树的规定,树旁立碑写明姓名和婚期,植后50年方能砍伐,届时植树夫妇可举行结婚50周年庆祝活动。波兰的一些地方规定:凡是生了小孩子的家庭均要植树3株,称之为“家庭树”。这其实是以“认养”的形式鼓励市民植树,树木成为“家庭成员”,养护自然就可以跟上。
同时,可以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,提高市民的生态环保意识。比如,新西兰奥克兰市的南郊,山顶上只有一棵百年老松树,叫“北斗树”。后来,一名奥克兰市破坏了这棵松树,绿色环保组织的人士召开会议,发表谈话,口诛笔伐,让破坏者成了过街老鼠。
此外,在有规划地植树造林基础上,还可以开发出具有特色的节庆和服务。比如,日本经常大面积种植樱花,每年樱花开时,市民纷纷出门赏花,无形之中就提高了人们对森林绿化的感情。再比如,美国第一大旅游城市拉斯维拉斯,依托城市森林,发展酒店业等服务业,发展得不错。这些值得好好研究,其经验可为我所用。
重庆日报:的确,“森林重庆”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也是一种有益探索。那么,一旦成功,将具有何种重要意义呢?
倪鹏飞: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,强调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,这是重庆正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体现。坚持科学发展,重庆未来肯定会更好。
胡星斗:除“森林重庆”之外,重庆还提出了“宜居重庆”、“畅通重庆”、“健康重庆”、“平安重庆”的概念,这是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,是一个完整的体系。这些是相辅相成的,五大理念结合起来,会使重庆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。
我相信,重庆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,只要善于把握机遇,敢于探索,将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典范。